重庆传统企业加速“上云上平台”
近年来,受多重因素综合影响,以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重庆工业遭遇增长“天花板”,依托智能化手段提质增效、实施“数字化转型”成为行业共识。记者近日采访获悉,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重庆企业“数字化转型”愿望更加强烈,在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牵引下,重庆传统产业正加速“上云上平台”,一大批工业企业从中尝到甜头,“数字化转型”成效初显。
工业“上网”驱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重庆工业以汽车和电子信息制造为支柱。前些年,两大产业持续迅猛扩张,带动重庆经济高速增长。但近年来,随着人力、原材料等要素成本攀升,资源环境承压,加之产品结构不优、提档艰难等制约,重庆传统工业增长遭遇天花板,拥抱包括工业互联网在内的智能化浪潮,成为企业新的发展方向,“数字化”驱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取得明显进展。
通过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9年重庆工业经济“成绩单”数据亮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较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8.8%,高于全国平均4.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6%。
拥抱工业互联网,向智能化“要效率”,2019年重庆新增9500家企业“上云”,本地企业“上云”数累计达到4.7万家。一大批企业见势早、行动快,“上云上平台”尝到甜头。
位于重庆市永川区的安第斯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今年初应用工业互联网后,实现了生产方式跃升。“以前我们通过电话、传真等向供应商下达订单,费时还易出错,‘上云’后供应链管理完全线上化,物料库存明显降低,节约了不少流动资金。200多个供应商也无须每月到厂对账。”该公司总经理李春东说,疫情期间得益于平台赋能组织供应链,复工复产也比同类企业顺利得多,今年产值有望逆势上扬。
在重庆港城工业园区的海尔滚筒洗衣机生产线,“5G+工业互联网”更让企业迈向“智慧制造”新阶段:电子大屏上实时显示各项数据,并协同原物料供应、仓储物流等环节联动,“车间大脑”能自主决策生产时序、产品种类和数量,效率、工艺实现“双提升”。“改造后这条生产线生产效率提升40%以上,综合测算下来两三年即可收回前期投入的成本。”海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西南区域总经理张津铭说。
集诚电子是一家集自主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专业汽车电子ODM企业,具有20多年生产汽车电子的历史。借助忽米网的技术支撑,这家企业通过应用工业互联网,如今整个生产线大为改观。“一块不大的主板,有时需要贴上上千个电子元器件,误差更要控制在极小范围内,原先生产效率大受制约。”公司负责人表示,现在通过工业互联网的标识解析,不仅提高了准确率,更减少了2/3的时间。
在实现精益生产的同时,工业互联网连接工业经济全要素、全产业链,助力复工复产更具有天然优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重庆不少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物流不畅、原材料供应中断等难题。为此,早些时候,重庆就已组织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企业免费提供供应链管理、物资供需匹配等服务,有效推动了企业复工复产。
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疫情后,重庆各行业普遍遭遇“生存危机”,但与此同时,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趋势也更加深入人心,重庆企业“上云上平台”实现降本增效的愿望十分强烈。重庆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致圆说,近期联系其洽谈“上云上平台”的企业明显增多。而在政府层面,重庆相关部门也着力引导鼓励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今年将打造培育10个有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新增1万家企业上云。
工业互联网生态渐趋完备
智能化基础夯实
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硬核”支撑。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重庆拥有我国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行业门类,工业实力雄厚、门类繁多,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异常丰富。加之近年来政府部门热情拥抱智能化浪潮,为此,阿里飞象、智能云科等一大批工业互联网平台纷纷在渝布局,助力重庆实现“智能制造”,目前在工信部评选的十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已有7家落户重庆。
在重庆南岸区,当地与阿里云打造的飞象工业平台,通过沉淀大量细分工业领域的解决方案,未来将服务4000家重庆企业。依托该平台,重庆工业企业将形成智能设备互联、智能计划排产、智能生产协同、智能质量控制等多方面能力,从而实现向智能化转型。
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重庆企业成批量加快“上云上平台”,由此也带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入渝”后实现大发展。作为由海尔创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卡奥斯平台进驻重庆一年间,已服务200余家企业“上云”,营收预计可达5000余万元。
此外,基于雄厚的工业底蕴、丰富的应用场景,如今重庆本土各垂直细分行业也涌现出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重庆建工建材物流有限公司主导搭建的公鱼互联网云平台成为我国混凝土领域首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宗申集团孵化的忽米网整合工业资源,推动企业跨领域、跨区域协同……“目前重庆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渐趋完备,驱动重庆制造业迈向‘智能化’。”重庆市经信委副主任刘忠说。
在由重庆建工建材物流有限公司主导开发的公鱼互联平台上,企业可运用AI机器视觉对混凝土进行质量初筛、在线集中采买砂石等大宗建材、在线下单“找车”、一键触达供应链金融……由于以“数字化”手段破解了行业诸多痛点,这一平台刚上线就大受欢迎,上线仅一年就拥有1400余家企业用户,累计交易额达47亿余元。
“一直以来,我们公司占据的市场份额虽然比较大,但后续增长乏力。为此,我们很早就探索数字化转型,最后基于内部转型的成果孵化出公鱼互联云平台,为混凝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与资源协同服务。”重庆建工建材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兴礼说。
在着力培育、应用工业互联网的同时,重庆还加快构建以网络为基础、平台为关键、产业为支撑、安全为保障、应用为根本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为形成规模和生态效应,重庆相关部门推动完善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中国智谷(重庆)科技园、区块链产业创新基地等平台企业聚集载体,推动工业互联网和工业数据资源向重点园区集聚。
近期,重庆工业互联网应用普及更是迈出“加速度”。相关部门围绕加快网络、平台、安全三类功能体系建设制定出今年重庆工业互联网建设“任务清单”,涵盖培育工业互联网十大平台、推动上万家企业“上云”等。
工业互联网应用普及仍存多重制约
近年来随着生产要素成本上扬,加之自身生产性服务能力相对较薄弱,重庆不少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需求不断增强,应用工业互联网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但与此同时,随着疫情及经济下行预期的影响,一些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未来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普及仍存多重制约。
首先,部分企业不会、不敢的问题凸显。相关业内人士认为,重庆传统工业比例大,数字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均相对较低,伴随要素成本上升、产能过剩等,亟须“上云上平台”实现精益生产。但当前重庆一些企业对工业互联网应用缺乏科学认识,要么消极应对,要么盲目引进设备和技术,需要相关部门科学引导。
其次,存资金难题。尽管重庆近两年来工业新增投资相当比重都用于技术改造,但政府部门投入的资金无异于“杯水车薪”,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加重企业生产经营压力,不少企业都反映后续技改存在资金难题。
第三,短期“性价比低”冲淡积极性。“短时段来看,一些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开展智能化改造后,节约的人工成本等相比前期投入的经费差距较大。”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直接影响了部分企业拥抱工业互联网的热情。
最后,工业门类繁多呼唤行业企业积极参与构建平台。多名业内人士表示,与消费互联网“普适性”不同,工业互联网平台需基于具体场景、流程与痛点针对性制定数字化方案,重庆工业门类齐全、细分行业繁多,亟须引导鼓励工业企业基于技术沉淀,主导或参与搭建本行业互联网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