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人物访谈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不断完善产业服务保障体系

-----济南齐鲁软件园发展中心主任孟林

记者:请您对本软件园做个简要的介绍。

孟林:齐鲁软件园成立于1995年,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1997年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并先后获得“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区”、“中日IT工程师交流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殊荣。经过近20年的发展,齐鲁软件园已发展为国内外知名的软件服务产业集聚区、“中国软件名城”核心支撑园区,是山东省ICT产业核心聚集区;形成了软件、集成电路、信息技术服务、高端数字装备、网络通讯等五大主体产业和“一园四区”(齐鲁软件园孵化区、齐鲁创新城、信息通信产业基地、“智慧谷”产业新区)的整体产业格局。截止到2014年底,入园企业总数达到1405家,园区技工贸总收入1203亿元,软件收入915亿元,从业人员10.8万人,过亿元企业75家,经认定的软件企业562家,高新技术企业154家,骨干企业14家,9家企业先后入选全国软件百强企业,境内外上市企业20家。

记者:请您简单介绍下您本园区在过去的几年里对入园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和对企业成长发展的帮助?

孟林:齐鲁软件园一直坚持“营造环境、拉动产业”的发展思路,致力于打造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不断完善的产业服务保障体系。

一是打造多元化载体,促进企业阶梯式成长。园区按照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建设模式,帮助不同业态、不同规模、不同阶段的企业加速成长,企业可以根据需要租用或购买,并能享受相应的产业扶持政策。目前园区已经形成了 “一园四区”的格局,包括齐鲁软件园孵化基地、齐鲁创新城、信息通信产业基地、“智慧谷”产业新区。为响应国家号召,加快“互联网+”时代的大众创新创业,给更多有梦想的创客们提供充足的成长空间,园区正加快整合载体服务资源,汇聚优势力量,全力打造众创平台。众创平台包括“聚•创客”、 “创•空间”和“集客办公”,在引入创投基金主力注资的同时,以众筹模式吸引大量创业导师和企业家加入,通过股权众筹模式捆绑更多的优质资源,以合伙人制决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对创客的关注与服务中,目前已投入试运营。

二是强大的公共技术平台,为企业打造零门槛开发环境。齐鲁软件园从2004年起建设公共技术支撑平台,迄今已经投入超过12亿元,建成了软件和信息服务技术平台、集成电路设计平台、数字媒体技术平台、通信测试平台、量子通信研发平台、物联网嵌入式系统研发平台、卫星通信研发平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平台等8大技术支撑平台。平台配备了主流的、先进的软硬件设备,始终坚持面向园区企业提供免费使用,目前已经为区内千余家企业提供服务,为使用企业节约设备和服务费用10亿余元。其中,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是科技部批准成立的千万亿次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之一,总投资6亿元,2011年10月落成并对外提供计算服务,标志着我国已成为继美国、日本后第三个能够采用自主处理器构建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国家。目前,在海洋科学、信息安全、电子政务、气候气象、工业设计、生物信息、航空航天、智慧城市及科学计算等领域已形成一系列重大应用,产生一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发展省内外用户单位四百多家,提供5000多批次的计算和模拟仿真服务,超级计算机资源平均利用率在70%以上,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三是全方位的人才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齐鲁软件园拥有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基地、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桥梁工程师交流示范基地多个国家级人才平台,吸引了大量人才落户园区。近几年,结合各级人才政策,在电子信息领域引进潘建伟、李培根、蔡鹤皋、何新贵等10位知名院士;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502名,其中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7名,占山东省10%,占济南市75%,2014年、2015年山东自主申报的千人计划创业人才都出自园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34名,约占山东省16%,占济南市48%;入选济南市5150引才计划124人,占济南市电子信息类人才的90%。园区还组织校园招聘、实施校企对接工程、举办“齐鲁大学生软件大赛”、建立人才招聘平台,实施“齐鲁游子回家工程”、实施 “骨干人才提升计划”,帮助企业开展外部招聘和内部人才的选拔培养。

四是不断创新金融手段,协助企业多渠道融资。齐鲁软件园在电子信息产业小微企业贷款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一是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方面,在国内率先取得突破,帮助积成电子以企业的25项软件著作权为质押,获得齐鲁银行共计6500万元的综合授信贷款,这是山东省第一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同时也是全国授信额度最高的一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二是园区携手软件行业协会与银行合作,搭建“小微企业互助合作信用贷款平台”,形成资金池,园区小微企业能以1:10的无担保杠杆获得银行综合授信,成为济南市融资成本最低的互助联保体。到目前,已帮助160家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需求,获得信用贷款额度近3.2亿元,有效解决园区小微科技类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同时,高新区制订政策鼓励企业上市,2014年年初全国新三板扩容后,首批挂牌成功的企业266家,其中山东省19家,齐鲁软件园企业9家。截止目前,园区电子信息类企业新三板上市数达17家,已启动挂牌企业92家。

五是搭建企业协作平台,营造协同创新环境。齐鲁软件园率先在国内提出企业联盟的概念,先行先试,并取得了成功的市场运作,获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国际合作联盟”、“电力软件企业联盟”、“交通运输软件企业联盟”、“通信企业联盟”、“游戏动漫企业协会”是产业园区最活跃的企业协作组织。其中,智能输配电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2004年成立的“电力软件企业联盟”,经过十几年的协同创新和发展,聚集了近二百家企业,形成了以智能电网变电、配电装备为主,发电、输电、用电和智能微电网装备为辅的“智能输配电产业集群”,被山东省列为重点打造的千亿级产业集群。2013年该集群被科技部列为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成为重点培育的13个国家级产业集群之一。近几年,在企业联盟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应用软件、信息技术外包、智能输配电、集成电路设计、物联网、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北斗卫星应用等九大特色产业集群,企业协同创新氛围浓厚。

六是出台产业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快速发展。围绕产业发展,齐鲁软件园所在的济南高新区探索形成了政府引导的扶持机制,为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和机制保障。通过制定《济南高新区关于加快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济南市高新区高层次人才扶持计划实施办法》、《济南高新区管委会关于加快创新创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等相关政策,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关于加快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重点扶持园区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近五年,累计扶持企业近3000万元。为鼓励推动企业上市,济南高新区出台《济南高新区关于扶持企业改制上市工作的意见》,对启动“新三板”筹备的企业,给予筹备费用补贴100万元,即对完成股改的企业先支付30万,完成券商内核的支付60万元,挂牌后再给10万元。再加上济南市政府给予“新三板”上市企业的每家20万元扶持资金,企业最高可拿到的补助额达320万。截至目前,济南高新区已累计投入3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企业上市。

记者:去年底,国务院出台“62号文件”,此后国务院又下发《关于税收等优惠政策相关事项的通知》,主要清理的是不合法、不合理、形成恶性竞争的政策。从您的此前的实际经验看,税收等优惠政策在招商工作的具体落实时,遇到了哪些问题?

孟林:园区目前执行的产业发展资金优惠政策主要针对2011年以后登记注册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成立时间不长。这类企业在成立的前几年时间一般研发投入较大,而收入和纳税额都不会很多,甚至很少或零。对初创企业来说,低廉的经营成本、创业培训辅导与融资、公平的经营环境、公开方便的信息和资源、行政审批环节的简化透明、鼓励技术和模式创新的扶持资金等应该是企业更加需要的。单纯的税收等优惠政策对他们来说并不能解决当前及主要的问题。

记者:62号文和25号文下发后,对园区的招商工作带来了哪些影响?对于“一刀切”和“缓冲式”,您所在的园区更愿意接受哪种?

孟林:62号文的出台体现了国家的长远战略眼光和理性的政策转移趋势,对于规范政府税收及预算结构、营造公平的市场经营环境、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都有及其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但是一刀切式的执行模式使得园区一直在执行的所有优惠政策突然中止,正在享受政策的企业利益受到了影响,企业对此会有意见。25号文的出台较好地解决了这部分有期限的现行政策的过渡问题。

记者:从前一些发展滞后地区期望用税费优惠的办法增加招商的优势,这种求发展的努力值得认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也起到了积极作用。而文件和通知下发后,“拼税收优惠”的做法将不再被推崇,那么您对于通过其他途径、其他办法优化、创新招商工作有何建议?产业园招商引资牵引力该落脚何处?

孟林:税收优惠对于招商工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前期能吸引规模大前景好的项目入驻,后期能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但是这种做法对其他企业造成了不公平的经营环境,是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的,长远来讲不具备可持续性,前松后紧的税收政策对企业本身也不一定是个好事,也造成国家税收收入流失。是应该把该市场管的还给市场,促进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税收类政策的取消有利于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打破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也迫使政府和园区创新管理和服务模式,开拓其他的更加科学合理的引导资金流向的融资模式。

记者:有评论认为招商工作应该从拼优惠到拼服务,需要转变职能,用更高的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吸引企业入驻。您对此评论如何看?与其他软件园相比,您所在软件园的优势以及发展方向在哪里?为了提升软件园的整体招商水平,您所在的软件园都制定了哪些规划?围绕园区在运营机制方面做过哪些创新?

孟林:62号文出台后,招商项目在地域选择方面就面临重新规划了,需要考虑行业特征、地理因素、行政服务效率、园区资源、服务水平以及产业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小微企业和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也迎来了更为公平的发展平台。这些因素就是我们需要拼的内容。

齐鲁软件园是我国最早批准设立的软件园区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构建了成体系的服务平台,对扶持企业发展给予了强大的推动力,综合指标居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前十,聚集了济南市乃至山东省大部分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同时园区还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产业,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聚集效应。这种成规模的产业环境和成熟的生活配套是园区招商的优势。

园区现有的扶持政策主要针对的是经认定的软件企业和服务外包企业,同时针对企业的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扶持政策,以吸引企业入区并鼓励企业发展壮大。25号文出台后,虽然园区的产业发展资金政策在一段时期内可以过渡执行,但是近期国家取消了软件企业和服务外包企业的认定,也就是说我们政策面向的企业主体将不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对现有政策进行重新考虑或修订。

为鼓励企业团队创业创新,园区推出了一系列举措。搭建了聚创客咖啡、集客办公、孵化器和加速器等系列发展平台,为创新型团队和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全方位的服务。持续完善并新建企业创新所需要的包括软件和信息服务、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机器人智能制造等企业在创新过程中所需要的软硬件开发测试技术平台。

尤其进入2015年,园区将“智慧制造”产业确立为新的产业增长点。先后引入了有着“工业领域的微软”之称德国3S软件公司、全国首个智能机器人创新联盟办公室,以及北大、北邮、哈工大、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等在机器人和智能制造领域知名的研究团队和院士工作站。为了助力相关企业快速发展,抢占市场先机,园区规划了总投资1.2亿元的“山东省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今年由高新区财政先期拿出5000万启动一期建设,平台面向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提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测试服务,并提供高级人才培训。今年年底,平台一期将建成投入使用。同时,高新区与国内顶级风投赛伯乐投资合作设立的“山东智慧制造产业基金”,将打造10亿规模的“机器人+智能制造”的“工业4.0”产业扶持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合力打造千亿级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未来将形成“龙头企业-产业联盟—公共平台-产业基金-人才培养-产业园区”的智能制造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