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惩隐私泄露 才是最好的“防护墙”
用户每订一次外卖,就意味着要将自己的信息上传一次。但这些隐私信息是否足够安全?报载,近日,记者卧底多个“电话销售”群发现,有卖家专门出售外卖订餐客户的信息。包括电话、姓名、订餐地址在内,每条信息的售价不到一毛钱。还有网络运营公司借助软件搜集用户的订餐信息,打包后倒卖给电话销售公司,甚至还有一些外卖骑手也做起了客户信息倒卖的“生意”。
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在现实生活中不是个别现象,对隐私泄露,没有严惩就没有保护,严惩才是最好的“防护墙”。
外卖隐私泄露的案例已不少。去年12月份,柴先生通过一家点餐平台订了一份外卖,共计31.8元。约10分钟后,一名自称商家的人联系柴先生称,他订的黑椒猪排卖完了,换菜需要补两块钱的差价。“信息很准确,我订单的信息,商家卖的什么餐,一模一样。”柴先生说。对方让柴先生报一下支付宝数字,以便收取两块钱的差价。在报过数字后,柴先生发现对方已经转走了自己近2000元。商家表示柴先生的餐并没有卖完,给他打电话的也不是店里的工作人员。柴先生怀疑自己的订餐信息被泄露。今年3月份,哈尔滨李先生在订过一次外卖后,频繁接到陌生人电话询问如何找“小姐”。不胜其扰的李先生最后发现,自己的电话是被一名外卖骑手泄露的,并将其备注为“小姐上门”。
订外卖为何会出现隐私泄露?毫无疑问是外卖平台的责任。有可能是外卖平台程序存在漏洞,可能是跟商家合作的第三方泄露信息,但更可能是内部人员泄露。不管是何种方式导致信息泄露,外卖平台难辞其咎。
《刑法修正案(七)》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进行了立法,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上述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但现实中,个人信息泄露真正受到处罚的很少。
要让惩罚变得严厉些,惩罚变得常态化。除了完善法律相关条例,更要执法部门依法执法,发现一起,严惩一起,出一次事处罚一次。惩罚有威力,个人信息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公民才有安全感。
来源:经济参考报
热门文章
- CVIC SE Enters the Jamaican Expressway Market with the Strat
- Huawei and Haier Sign the Strategic Cooperation Agreement
- Sunyard and Chouzhou Commercial Bank Develop the Internet Fi
- To Build the Cloud Ecology, Taiji and Huawei Sign a Strategi
- 苗圩赴宁夏调研智慧城市建设情况
- 北京市经济信息化委领导出席智慧城市发展论坛
- “智慧城市”步伐加快,“滴滴保镖”项目即将落户济南历下区
- 东华发思特助力阿里“互联网+城市服务”,抢滩智慧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