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正迎来全球大科学时代
经中央批准,国务院日前发布了《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方案》。《方案》的发布,表明了我国为解决世界性大科学难题,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提供全球公共产品,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良好愿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应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这是党中央准确把握科技发展趋势,综合考虑我国科技实力和国内外形势后做出的富有远见的战略决策。
自工业革命以后,世界科学研究的形态正在逐渐告别单枪匹马、手工作坊式,而进入到分工协作、整体推进的“大科学”新阶段。当今世界范围内,人类面临着共同的科技难题,一些国际科学前沿领域的重大突破,以及气候变化、卫生健康、消除贫困等世界性难题的破解,需要全球科学家的共同努力。现在,跨国界的科学研究活动日益频繁,许多重大主题的科研活动形成了不同的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上已形成了约50余项大科学计划或大科学工程。科技创新活动正迎来全球大科学时代。
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新中国成立伊始,实施了“两弹一星”计划,成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个大科学工程。随着国家经济和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努力追赶国际先进科技水平,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积极发起或参与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地球综合观测系统、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人类基因组计划、未来地球计划、大亚湾中微子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为提升我国科技实力及国际影响力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我国已在蛋白质、基因、航空航天等某些前沿学科和技术领域,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汲取全人类的文明成果。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创新需要合作,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的实施,需要吸引、凝聚、培养并造就一批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及能担当重大创新任务的杰出人才,培养一大批高水平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队伍。如大型强子对撞机计划吸引了五六千名科学家和工程师聚集。CERN(欧洲核子研究组织)聘用的全职员工有3000余名,另有来自80个国家的大约6500位科学家和工程师,代表500余所大学机构在进行研究工作。这充分说明,只有形成强大的人才优势,才能实施好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历史经验表明,科技创新已成为发达国家实现国家战略目标,保持国际竞争优势的主要驱动力。迅速抢占科学和技术制高点,提前部署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成为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带动高技术产业群发展和大型科研设施建设的主要方式,而加强大科学计划的国际科技合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正在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面对新时代新要求,积极推进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有利于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各类要素系统集成、打通创新全链条。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的不懈奋斗目标,特别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更要迅速发力。《方案》确定了我国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的先进领域,围绕物质科学、宇宙演化、生命起源、地球系统、环境与气候变化、健康、能源、材料、空间、天文、农业、信息以及多学科交叉等进行项目遴选培育。由此看到,围绕人类共同面对的科技难题,《方案》强化了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国际公共产品的定位,通过牵头组织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中国科学家将承担起时代责任,为推进构建全球创新治理新格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让我们热烈拥抱全球大科学时代吧。
来源: 光明日报